<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结果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2月21日在赣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17221日在赣州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曾文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赣州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对江西工作提出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李克强总理视察赣州,对赣州发展格外关心和大力支持。张高丽副总理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专门作出批示,帮助解决重大问题。刘延东、刘奇葆等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赣州调研考察,对赣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描绘了赣州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些大事喜事,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深入贯彻《若干意见》,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生产总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工业固投增长38.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速在全省排位前移。新入规工业企业231户,为历年之最。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62家,为全省第一。全市银行业资产总额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1.8%23.4%23.7%,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喜人景象。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业确立了“两城两谷一带”的主攻方向,旅游业确定了“一核三区”的战略布局等,势头良好,成效显着。六大攻坚战抓住了主要矛盾,完全符合赣州实际,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共为,成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力引擎。

        ——北上南下硕果累累。成功获批列为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地区,获得中央财政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为我市有史以来争取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争取时间长达15年的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落地实施,三年内可获奖补资金15亿元。10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项目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范围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477.2亿元,增长14.8%。“赣商回归、赣人兴赣”等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12.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6%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网络扶贫、安居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构筑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贫困人口住院自负费用比例降到10%以内,这一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国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宁都召开。建成农村保障房8683套,完成易地搬迁5.4万人。全年脱贫27.1万人,17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3.6个百分点。

        ——城市发展提位拓区。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入选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产融结合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明确把赣州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联接“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赣县撤县设区,蓉江新区启动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扩至1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0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2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定位的提升和五大功能区的确立,千年古城赣州掀开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发展平台重大突破。赣州铁路集装箱场站获批全国第8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全国内陆口岸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挂牌运行,获批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综合保税区正式通关运行,黄金机场设立航空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

        ——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感恩奋进,苦干实干,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振兴,赣南大地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

        过去一年,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抓攻坚稳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凝心聚力打好六大攻坚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实施六大攻坚战项目2332个,完成年度投资1875.6亿元。实施市重点工程项目213个,完成投资988.5亿元。生产总值2541.21亿元,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县(市、区)达11个,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14个。

        二是加快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6:42.7:42.7。“两城两谷一带”项目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家。建成标准厂房474万平方米。降成本优环境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80.7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赣南脐橙品牌价值688.11亿元,蝉联全国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首,入选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建成全国首个出口脐橙质量安全示范区。赣南茶油、会昌桔柚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寻乌蜜桔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宁都黄鸡、会昌米粉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新建规模蔬菜基地188个、2.6万亩,其中新增钢架大棚超1万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1.5%。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4%49%。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范围实现县域全覆盖,电商销售额增长41.7%,南康家具市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打基础强支撑,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昌赣客专加快推进,赣深客专、兴泉铁路开工建设。兴赣、宁定高速建成通车,广吉高速开工建设。黄金机场迈入百万空港行列。改造国省道215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044公里。抚州至瑞金红都50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500千伏电力输入实现“双通道”。在全省率先实现220千伏输变电站县县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动力电”。西气东输三线赣州段工程进气投产,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投运。寻乌太湖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实施。赣州西站建设加快推进,钨都大道等“断头路”顺利打通,南康—机场快速路、市第三水厂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治脏治乱治堵”成效明显,拆除“两违”建筑194万平方米。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04个中心村、1140个一般自然村整治建设,3461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范围,拆除“空心房”腾地964.4万平方米,80%以上行政村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上犹县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持续增动力添活力,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一张网”为核心的市场主体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赣州、龙南、瑞金经开区和赣州高新区建成企业服务综合受理中心,基本实现园区的事园内办结。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在全国首创“险资支农支小”模式,全市政府投资产业基金总规模超140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五个信贷通”发放贷款219.9亿元。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组建运营,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有序推进。部省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等试点示范事项扎实推进。青峰药业创新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章源钨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进展顺利。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建成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78家,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五是坚持严保护重治理,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空间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河长制”全面实施。石城、瑞金、上犹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等8个单位列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全面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年度计划,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6.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六是致力惠民生保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1.6%。省、市90件民生实事年度计划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8万户。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9万套,货币化安置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新(改、扩)建校舍96.6万平方米,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3所,改造薄弱学校473所。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赣州职教园区加快建设。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获批设立。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获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安全生产和信访形势、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法治赣州、平安赣州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是大力改作风提效率,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个意见、两个办法”,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97项,为全省设区市最少。“六单一网”建设扎实推进。行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完成。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议和提案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国防、双拥、统计、人防、气象、对台、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多重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全市上下顶住了压力,战胜了困难,经受了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和国家部委倾力支援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赣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略低于预期目标。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产业层次不高,首位产业不突出,民间投资不够活跃,实体经济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创新能力不足,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较为缓慢;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有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担当意识不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坚定不移打好六大攻坚战,加速释放《若干意见》政策效应,专心致志抓项目、强产业、稳增长、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全力培育新动能,为振兴发展、同步小康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左右和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一)强力主攻工业,推动工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主攻工业三年推进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工业固投突破1000亿元。

        努力做大工业总量。强化项目建设,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0个以上,力争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实施技改大项目200个。强化龙头带动,力争新培育50亿元以上企业2-3户,新增超10亿元企业10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户左右,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户,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户数增长20%以上。强化平台支撑,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60亿元,新增和盘活土地5万亩以上,新建标准厂房650万平方米以上。强化企业帮扶,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缓解实体经济困难,让企业轻装上阵、企稳前行。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两城两谷一带”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城重点争取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资质、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获批,抓紧孚能科技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落地汽车整车及配套项目。现代家居城重点突出招大引强,抓好现有家具企业升级发展,鼓励优质家具企业创建品牌,建设赣南家具等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稀金谷重点引进精深加工项目、研发机构和行业高端人才,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争取纳入国家双创平台。青峰药谷重点引进优质生物制药项目,打造药品研发制造、医疗健康旅游、药材种植加工三大板块。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引进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领域大中型生产企业,积极承接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精密电子产业整体配套转移。积极谋划高铁经济带,优化全市产业布局,支持各县(市、区)发展首位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促进县域经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计划,建设工业云大数据中心,在稀土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具等产业建设示范性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122”工程、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和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实施专利提质工程,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制造、石墨烯材料应用、3D打印等领域落户一批项目,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决战同步小康,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奋力挪穷窝、斩穷根,确保25.3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52个以上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3个百分点。

        提高精准扶贫实效。因地制宜落实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确保产业扶贫覆盖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整合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创办就业“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加快集中安置点建设,完成易地搬迁5万人。抓好兜底保障脱贫,提高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农村低保整户保比例。推进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一站式同步结算,让贫困户既省钱、又省心。

        全面推进整村扶贫。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力争今明两年计划实施的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类项目年内全面开工,多数完工,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加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双脱贫”。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完善县领导包村、乡镇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包片上户机制,健全结对帮扶工作协作机制、减贫摘帽工作推进机制。加大暗访抽查、核查督查力度,动真碰硬问效追责,确保贫困户应扶尽扶、充分享受政策实惠。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做到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三)统筹城乡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品质。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以上。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项目。加快向高铁时代迈进,抓紧昌赣深客专建设。续建兴泉铁路,力争开工建设瑞梅铁路,做好南丰至瑞金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改扩建和兴赣高速北延项目。加快黄金机场改扩建,力争开工建设瑞金机场。实施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升级改造国省道11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00公里。加快推进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建设,开工建设神华国华信丰电厂、500千伏赣州西等输变电工程。抓紧建设省天然气管网赣州段、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加快建设城镇防洪工程,提升防汛减灾能力。着力推动“区块链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宽带乡村”工程,提高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率。

        提升城镇建设水平。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全域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抓好蓉江新区等五大功能区规划。全面启动蓉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赣州西站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迎宾大道等快速路建设,续建五洲大道、站东大道改扩建工程,新建蟠龙大桥。加快实施红旗大道东延、蓉江一路等城市主干道工程。完善章江新区次干道支路网,改善城市“微循环”,打通河套老城区“断头路”,畅通出行“最后半公里”。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龙南撤县设市。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彰显客家魅力,留住最美乡愁。

        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坚持城乡并举、疏堵结合、综合施治,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把共有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保持高压态势严打“两违”,治理“脏、乱、堵”和超限超载。实施中心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公园游园、绿道绿廊、公共停车场,整治新老城区人行道,改造老旧小区,修缮街巷道路,改造健康路等街道立面和新赣南路、姚衙前等历史街区,提升章江两岸和古城墙等重要节点亮化水平。扎实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自然村“七改三网”、中心村“8+4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基本完成危旧“空心房”整治,加强农村建房规划管理。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和整治赌博等作为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使城乡环境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聚焦提质增效,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动脐橙产业升级,加强柑橘黄龙病防控,加快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建立健全监管追溯体系,保护赣南脐橙品牌。改造提升油茶产业,完成低产油茶林改造12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13万亩。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新增钢架大棚2万亩,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农业富民主导产业。巩固发展特种水产、茶叶、白莲、烟叶、甜叶菊等区域特色产业,科学发展猕猴桃、刺葡萄、百香果等特色水果,引进现代养殖技术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大余麻鸭等特色养殖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抓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动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任务。全面启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业务,抓好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征信体系。支持兴办农民合作社等各类集体经济组织,提高村集体经济实力。

        (五)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服务业量质齐升。加快建设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提升服务业贡献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做大现代金融业。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规划建设金融商务核心区、金融后援服务中心,积极筹建地方法人寿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加快发展股权基金、区块链金融 和金融外包产业。深化与深交所合作,用好贫困县IPO上市绿色通道政策,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引进一批实力强、有上市意向的企业落户。继续推进“五个信贷通”,力争全年发放贷款220亿元。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打造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

        做旺文化旅游业。围绕“一核三区”建设,强化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发运营。加快方特主题公园、时光赣州、乡愁赣州、海洋世界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瑞金、石城、龙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通天寨、五龙客家风情园、三百山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努力把三百山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山。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积极发挥市旅游集散中心作用,加快建设旅游小镇,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智慧旅游平台,打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做强物流电商业。着力打造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推进赣州综合物流园、赣州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建成运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积极争取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加快建设稀有金属交易中心等平台,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聚集区。

        (六)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若干意见》和对口支援优势,加快先行先试,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江西对外开放“南大门”。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窗口优化、网上提速、放权赋权、效能整治“四大工程”。加强市、县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一张网”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组建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大力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推动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试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建立政府基金投资项目库,鼓励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开展投贷联动融资试点。严格控制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用足用好对口支援政策,进一步构建对接国家部委、省直单位直通车,争取落实一批新的帮扶项目。统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多规合一”等试点示范事项,深入推进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和宁都、会昌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完善和落实县域经济发展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进和推广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创新工场等创新模式,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赣南籍在外人才回归。

        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系列招商活动,每月至少举办一场市级招商会。大力开展驻地招商、代理招商、商会招商、节会招商,推动外企入赣、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赣商回归。组建全国赣州商会联合会和赣州民营投资机构。实施招商项目落地攻坚行动,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措施,完善考核机制。积极营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心实意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让投资者安心投资、放心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把赣州建设成为联接“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推进赣州港建设,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加快完善赣州港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建设赣粤、赣闽产业合作区。扩大与国内其他口岸直通,优化货运组织,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争取赣州至深圳铁海联运快速货运班列常态化,推进开行赣欧(亚)国际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加快把赣州港打造成为国际货物集散中心主阵地。推进航空口岸建设,推动赣州港与“两城两谷一带”和赣州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等互联互通,实现产、港、城联动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内陆口岸建设,探索“进境货物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货物与沿海同价起运”,让贸易更便利、通关更顺畅、企业降成本。

        (七)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争当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排头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完成6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章江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实施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项目,确保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河长制”管理,大力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让赣南大地常绿、碧水长流、空气常新。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统筹抓好东江源生态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积极打造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抓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上犹、大余、安远、兴国等县工业园区和赣州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走出“绿、富、美”并进的新路子。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加快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守护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好家园。

        (八)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百姓安危冷暖记挂心头、落到实处,推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省50件、市40件民生实事。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9.6万人左右。实施中心城区“菜篮子”提升工程,抓紧水西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46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覆盖率。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改造危桥120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村(居)委会干部基本报酬和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城区公办幼儿园13所、村级公办幼儿园151所。加快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着力化解“大班额”问题。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完成113所薄弱学校改造。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续建赣州职教园区、赣南职业技术学院。支持驻市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创建一流学科。推进健康赣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打造医改“赣州模式”。全面启用市人民医院新院,加快市儿童医院、市妇保院新院建设,启动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推进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推动上犹、崇义、全南等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建设。建设市综合文化艺术馆,加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实施客家围屋抢救性修复工程,推进客家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支持兴办民办博物馆,新建福寿沟博物馆,保护好福寿沟,延续城市文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法治赣州、平安赣州建设,持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及信息化、网格化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和治理结构。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我们将坚决讲法治、守规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确保政府行为于法有据、依法合规。我们将恪守民为本、优服务,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面民生热点,回应百姓关切,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将坚持重实干、敢担当,把打好六大攻坚战牢牢抓在手上,把加快振兴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责任扛在肩上,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我们将持续改作风、提效率,全面从严治政,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个意见、两个办法”,掀起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效能风暴”,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政务环境。我们将自觉守清廉、扬正气,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不护短,惩贪治腐不手软,营造清正、清廉、清明的良好政风。政府的每一位同志务必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重托,决不辜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把浸染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赣南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若干意见》:指《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两城两谷一带”:指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

        3.“一核三区”:一核:指以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为主体的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三区:指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石城、寻乌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以龙南、安远、定南、全南为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以上犹、崇义、大余、信丰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4.“四道医疗保障线”:指新农合、新农合大病保险、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

        5.“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指向企业发放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6.“一张网”: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一张网,具备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功能,是企业履行年报和即时信息报送义务的法定操作系统,也是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实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操作和监管系统。

        7.“五个信贷通”:指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

        8.“河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河流的污染治理。

        9.“一个意见、两个办法”: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赣州市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办法》和《赣州市推进干事创业实行容错减责的办法》。

        10.“六单一网”:指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本级行政事业收费、前置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江西政务服务网市县分厅。

        11.R&D指全社会研发。

        12.1122”工程:指到2020年新建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10个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实施20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新增200家高新技术企业。

        13.“五个一”: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

        14.“区块链城市”:指利用区块链作为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主要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时数据生成、分析和响应方面进行研究。

        15.“七改三网”:“七改”是指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和改环境,“三网”是指电网改造、广电网络建设和电信网络建设。

        16.8+4”: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建设小学、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公交站。

        17.“三权分置”: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18.区块链金融:指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上的应用,使交易更有效率、更安全。比如在金融要素交易、支付、数字货币、票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领域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19.IPO通常理解为上市,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贫困县IPO上市绿色通道政策,主要是指《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证监会公告[2016]19)。

        20.“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加快政府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公开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

        21.“十大行动”:指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行动、“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行动、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行动、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零增长行动、养殖污染防治行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行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农业资源保护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