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部门动态

        发挥综合优势 创新机制模式——赣州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国有林场场外造林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3-03-07 09:11来源: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科字号:
          自2018年启动场外造林工作以来,赣州市高度重视,综合施策,以创新场外造林机制为动力,以培育大径级和珍贵木材等高品质、高等级森林资源为重点,注重把国有林场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与乡村集体林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有效激发县、林场、乡村和农户参与场外造林积极性,五年新增国有林场场外造林11.6万亩,进一步拓展国有林场发展空间,加快国有林场绿色发展,推动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机制灵活促流转 场外造林显生机
          走进上犹县平富生态林场的场外造林现场,整齐栽植的针阔混交林将山场装点得绿意盎然,抬眼望去,5000多亩的林海在山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绿浪。该县五指峰生态林场和寺下林场,也是绿浪翻滚,一派欣欣向荣。大面积的国有林场场外造林,让上犹绿意更浓,碧水相依,森林覆盖率超80%,成为“中国天然氧吧”,还连续三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上犹县大规模实施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关键是打破林地流转瓶颈制约。对此,县政府专门印发方案将林地流转纳入乡(镇)林长制考核,筹集3000万元专项资金,县林业局还通过与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相关乡(镇)沟通协调,鼓励国有林场通过租赁、合作等多种方式取得集体土地经营权。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统计、一日一研判等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国有林场工作专班专职抓的工作格局,以常态长效机制确保场外造林“除、转、造”顺利推进。
          灵活的流转机制,也吸引众多农户参与。黄埠镇感坑村支部书记肖隆德介绍说,现在场外造林林地流转机制很灵活,流转形式灵活多样,村民根据各自意愿,可选择流转合同由林农个人、村集体组织或农民合作社与国有林场签订,流转时间20-50年不等,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还可实行现金流转,按立地条件分为每年每亩20-50元不等,让林农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林农参与积极性高涨,仅去年村里就240多名农户参与签约流转了5500多亩林地。
          通过上下联动、综合施策推动林地流转,场外造林林地落实的难题迎刃而解。仅去冬今春,上犹县国有林场签约流转了2万多亩集体、林农林地,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场外造林。
          近年来,赣州市坚持双轮驱动,上下联动,打好场外造林“组合拳”。一方面,将场外造林工作纳入市级林长制绩效考核内容,通过政府主导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另一方面,创新机制、加强联动,既鼓励引导各县(市、区)出台奖励措施,在受益分成时,让利于民,充分调动乡村和林农的流转积极性,又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农业合作社联系农户、熟悉市场、有群众基础的作用,强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场外造林的强大合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探索造林新模式 乡村振兴添活力
          花开大地春满园,植树正当好时节。在会昌县艺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场外造林基地,数十名林农正紧锣密鼓地植树造林,铲土挖穴、扶苗培土、踩土定植……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用行动和汗水拨动青山变金山的“绿色琴弦”。
          近年来,会昌县创新场外造林经营管理模式,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农户各种要素有机融合,在全县集体林地与林农合作,开展场外合作造林,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会昌县艺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采用由县国有企业林投公司(51%控股)和社会资本(49%)结合成立。
          “这样的合作造林,值得我们大力推广”。中村乡乡级林长朱圣根一边回忆一边介绍说,前些年林农手上有林地却缺资金、缺技术,导致林农有山无力造、林场有力无山造,现在好了,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合作造林模式,让企业充分发挥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对造林地进行精准经营管理,农民以林地入股,增加资产性收益,还能就近劳动获取劳务收入,农民参与合作造林热情也高了。
          据了解,会昌县还出台了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帮扶政策,由县财政给予每亩200-900元不等的资金补助,重点扶持与脱贫户合作造林。
          “这样的政策激励,大大吸引了公司招收脱贫户,增加了我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中村乡小燕村脱贫户胡春建感激地说。他常年在林场务工,特别是场外造林合作模式启动以来,更是参与整地、挖穴、种植、施肥等各个环节,每月增加1600多元的场外造林劳务工资,明显地改善了生活质量,有力地巩固脱贫成果。
          通过创新合作造林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让长期闲置的林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发挥了林业的综合效益。截至目前,会昌县已完成场外造林面积5173亩,累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7.35万元,林农直接获取租金和劳务收入每亩每年超过240元。
          建标准示范基地 强辐射带动作用
          场外造林示范基地在林地选择、苗木种植、经营措施方面都是高标准,实地参观学习感受直观,很多技术、方法拿来就能用,对开展场外造林很有参考借鉴价值。近日,在参加赣州市信丰县金鸡林场场外造林示范基地学习后,学员们纷纷说道。
          当天,赣州市一批林场骨干、林农齐聚金鸡林场场外造林示范基地,由金鸡林场党支部书记陈国生结合林相整齐、层林尽染的生态美景成果,从场外造林林地选择、造林树种、合作模式、培育措施等方面现场指导授课。围拢的学员神情专注、认真聆听,信服地频频点头。这是赣州市运用场外造林示范基地开展现地教学的一个生动缩影。
          “榜样力量、引领前行,场外造林还是要通过集中力量抓重点、精准施策带全盘,推动场外造林‘质’上台阶”。赣州市林业局国有林场分管领导刘立波介绍说,赣州市明确从2022年开始,每年各县(市、区)至少要建立1个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示范基地,结合油茶产业发展、低质低效林改造、松材线虫病除治进行打造,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市级林长制绩效考核,从而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成效明显、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成果。
          据了解,赣州市2022年已建成高标准场外造林示范基地12个,多次组织国有林场骨干和林农赴场外造林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现地教学培训,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为全市国有林场开展场外造林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