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兴国县把落实“双减”政策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生态日臻优良,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校课后服务扩面提质
统筹校内外,做好加减法,全县中小学校积极制定和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基本构建了“1+X+Y”兴国特色课后托管服务模式,课后服务日益走出教室,逐步丰富多彩。家长选择参与课后服务的热情总体较高,选择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家庭锐减。2022秋季新学年,全县63所中心小学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共95735万名学生参加,参与率达90.63%;72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村小)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服务学生19143人,实现了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和有意愿的学生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2022年6月,举办了城区小学办学特色暨“双减”工作成果展示流动现场会。11月,召集全县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就课后服务费管理使用问题进行讨论,完善了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管理使用办法。
校外培训机构明显规范
明确了部门职责,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多层次召开了专项会议,对“双减”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和政策解读。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监管机制,全县共建立了33个培训机构网格片区,由“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各乡镇分管领导担任网格长,辖区内中小学校分管副校长任网格员。对2021年8月下发了批复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办理了办学许可证,对已办证的机构预收费全部纳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管理,确保预收费资金安全。下发了《兴国县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各相关单位集中开展了暑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进一步做好了校外培训机构无证办学、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疫情防控、信息公示等治理工作。截止2022年11月1日,全县校外培训机构由204家压减至104家,所有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已全部关停、取缔,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转型,26家校外培训机构已办证,拆除校外培训机构广告牌108处。
落实,让工作机制全面构建
我县把“双减”工作当作一场必须打赢的“政治战”“攻坚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双减”调研工作,听取“双减”工作汇报,专项部署“双减”工作,将“双减”工作纳入了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兴国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组建了2个工作专班并在教科体局办公。在县教科体局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举报电话,各学校公布了学校举报电话,兴国教育微信公众号中开辟了“双减”工作专栏。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内外并举的落实体系。
乡土,为课后延时打开思路
各学校结合“1+X+Y”课后托管服务创新模式,多途径开展学生文体兴趣特长培训,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乡村中小学,课后延时课程不再盲目跟风城区学校,而是将视线下沉,开设了一批如:兴国山歌、竹编,踩高跷,仙人冻制作、剪纸衍纸等具有乡土情怀、农耕特色的美育课程。“双减”以来,兴国县新招聘音乐美术教师全部派往乡村中小学;以教学片区为单位的优秀音乐、美术教师在送教边远农村学校的“走教行动”中联动成“美育共同体”。2022年8月8日,兴国乡村美育课程开发的做法在中国教育报登载,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栏目也于2022年8月29日进行了专题报道。兴国县鼎龙中学“利用乡土资源拓展课后服务内容”被教育部遴选为第五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第一批“双减”校内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科学,为作业设计精准施策
创新提出“四种意识”,贯穿优化作业设计的全过程,2022年赣州市“双减”成果现场交流会上,兴国围绕“四种意识”理念就优化作业设计作了发言。以大教研为抓手推进作业设计在教学中落地见效:召开学校管理层作业减负培训会议;分六个片区开展作业设计培训;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比赛;进行课后服务课程案例评选。县教研员带领工作室成员,研究,设计,实证,提升,推出大量作业设计成果,光初中语文就设计作业范例200余例供一线老师借鉴参考。本学期在小学率先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引导学校强化作业管理,切实提高作业育人功能。
监管,还教育生态绿水青山
县教科体局下发了《兴国县2022年“双减”工作督导方案》,将“双减”工作作为2022年兴国县教育督导壹号工程,责任督学每月2次到校督导均需督导“双减”工作,全年共组织责任督学开展了3次“双减”工作专项督导。以“网格员+责任督学”形式不定期对网格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全面掌握了网格片区内校外培训机构基本情况,健全了管理工作台账。值得一提的是,兴国教科体系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借助“有事找书记”工作平台,校长、书记第一时间接受社会家庭有关“双减”的诉求和集思广益。